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产业工人特别是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是链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佳木斯职教集团是打造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高地这项重点突破性工作的先行者之一,办学特点及成果突出,获批全省唯一一家全国产教融合焊接机器人培训推广基地。 本文聚焦佳木斯职教集团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其打造工匠学院的角色定位,并阐述了工匠学院的发展路径,旨在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工匠学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角色定位;发展路径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职教集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为方向,以加强和改进集团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七个强化”,力促“七个提升”,全面推动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培 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全方位、高素质技能技术人 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而持续发力。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产业工人是建设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基本支撑,是实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产业工人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创新、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产业工人队伍仍存在着技能水平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社会地位有待提升等问题。
同时,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不断涌现,产业工人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一是,“机器换人”已成必然趋势,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数智化逐渐取代了那些具有重复性和程式化特征的工作岗位,就连文艺创作、心理咨询等领域也受到机器人的影响与渗透。二是,技术变革展现出了强大的“赋能效应”,持续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使产业工人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效率都产生了重大转变。产业工人要把握“科技赋能”的机遇,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的需求。
工匠学院与职业学院的对比差异和独特性
工匠学院与职业学院的对比差异
工匠学院和职业学院虽然都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但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培养目标来看,工匠学院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而职业学院则更侧重于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对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相对较少。
从课程设置来看,工匠学院的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式学习。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包括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职业学院的课程则相对更加理论化,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少。
从师资队伍来看,工匠学院的师资队伍更加注重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技术技能。他们不仅能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动态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职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则相对更加注重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相对较少。
工匠学院的显著特征
一是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和知识;二是注重工匠精神培养,通过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三是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四是具有灵活的办学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
工匠学院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一)技能培训的重要提供者
工匠学院承担着为产业工人提供全面且系统的技能培训、深入的职业发展指导的重要职责。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和专业指导,帮助产业工人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需求。不仅如此,工匠学院还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产业工人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使产业工人能够在特定领域内具备卓越的技能水平。
(二)创新实践的引领者
工匠学院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产业工人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通过组织各类创新竞赛、项目实践等活动,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产业工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三)合作交流的搭建者
工匠学院还充当着企业、职业院校和政府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积极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共同致力于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工匠学院为产业工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平台,有效促进了产业工人队伍的稳定和繁荣。工匠学院还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工匠学院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产业工人的培养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佳木斯职教集团打造工匠学院的优势
(一)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工匠学院持续优化培训体系,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人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产业工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二)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工匠学院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为产业工人的培养贡献力量。
(三)合作企业不断增加
佳木斯职教集团积极与各类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工匠学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佳木斯职教集团结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育人途径
加强思想引领,确保工人队伍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职工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专家学者及劳模先进等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讲活动。积极传承工会红色基因,持续发挥各地红色工运资源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劳动创造幸福”宣传教育活动,打造职工文化品牌,打造“五一”特别节目等系列职工文化品牌,推进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等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打破产业工人成长壁垒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让产业工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人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增加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的培训,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重视劳动竞赛等活动中先进人物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推动辛勤劳作、忠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产业工人的创新成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深化产业工人创新成果多元化展示交流机制等方面的功能,持续构建有利于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的社会氛围。
作者系佳木斯职教集团党委委员 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 工会主席(王宏伟)